巴黎奥运会,广州人最熟
当地时间7月26日,在法国巴黎,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在广州的你,熬夜追看开幕式时,是否总有一种熟悉感?
比如当那骑士踏水而行,
各国代表团乘船而来。
因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已经用岭南文化 亚洲文化融合的水上开幕式,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龙舟选手吴国冲踏浪而来的光影,
图源@新华社
载着各国代表团的花船,
图源@中新网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夜空。
图源@小红书COLA-MiN
那一夜,整个城市都在发光。
一如今夜巴黎。
是什么样的执念,才让广州成为继北京之后,成为我国第二座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
或许是,它想以体育之名,向世界展示岭南文化的魅力。
所以,我们走进珠江,从白鹅潭出发,坐上46艘花船,穿过6座珠江上的大桥,朝着9.3公里外的海心沙前进。
它想让所有来到广州的人,都能参与进这场盛会。
图源@小红书从裕丰围出发
所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胆的设想:“突破常规,在珠江上办开幕式!”
全城公交、地铁都免费搭乘;给每家每户寄出了纪念品与纪念册;就连去个居委会都能领到交通补贴。
更有抽奖、送门票等令人感到接地气的行动。
图源@小红书洒脱奇
也许,这就是珠江水上诞生的珠江情怀吧!
带着自信与务实,也带着包容与开放。
在珠江的见证下,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从封闭的体育场走向开放的城市空间,巴黎奥运会,广州人最熟成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盛事。
无论是沿岸的欢呼声,还是水上的璀璨光影,都凝聚着人们体育盛会的无限热情和对城市未来的憧憬。
也恰如这一场“风帆”,以海心沙为船,用焰火扬帆,带着广州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航行。
广州塔、珠江新城都因它而瞩目。
广州因之进入地标时代。
而其实,
广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它们是独立的篇章,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时刻和文化意义。
文明可以互鉴,但每段历史都有其独特性,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是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展现,也是根植于本土文化深厚土壤之中而迸发出的创新。
文明可以互鉴,但每个民族的精神内核都是不可替代的,巴黎奥运会的水上开幕式,用充满法国风情的魅力所证明。
这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是各自文化进步的助力。
是乘风破浪的船,也是永不沉没的船。
广州亚运会见证了浴火重生的刘翔。
遇见了初出茅庐的孙杨,
指挥若定的王治郅,
技艺超群的李宗伟,
突破自我的林丹,
力挽狂澜的中国女排,
展现国球辉煌的中国乒乓球队,
每一位运动员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让每一笔画,都稳稳当当落在每一届盛会之上。
在巴黎奥运会,我们见到了老将的风采,
58岁的曾志英站上了奥运赛场,
在她的对面,是61岁的倪夏莲。
图源@国际乒联
也邂逅了小将的初生牛犊的松弛感。
而不可否认的是,“淡淡后”的他们,纯粹享受着运动。

一战成名的黄雨婷、盛李豪,
面对采访的无措,
连梦想都忘了。
“已读必回”的张博恒,和谁都能聊起天。
拉满松弛感的梁伟铿、王昶,
半场休息讨论起了椅子是LV还是红双喜。
领奖时公主抱的昌雅妮和陈艺文,
自信抬头的张怡涵,
“族谱从我这一页开始写”的郑好好,
刷新了中国冲浪记录的杨思琪,
拿了奖牌准备回国的程玉洁。
你瞧,小将们是不是都很放松?
只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止需要轻松自如,也需要冰山一角下无尽的努力堆砌。
训练中的摔跤,不过是郑好好日常的一环,
背负着压力的全红婵,17岁说出了“我也年轻过,但我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了。”
几层楼高的浪,杨思琪没有畏惧地一次又一次冲向海浪。
外国解说夸她是绝对的战士。
巴黎奥运官网,更是把她的照片放上头版。
即将出战的伍鹏,是网友们最希望在丧尸爆发的世界,保护好自己的人。
安全屋在他眼里都不是阻碍。
战时的犀利与战后的笑容,
恰如追星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的张怡涵,
比赛结束后跺脚懊悔说“我还没有和拜尔斯合照”。
霹雳舞的刘清漪,在杭州亚运会原地空翻炸翻全场,如今更是巴黎奥运会上的热门选手。
从广州亚运会,到巴黎奥运会,
无论是珠江还是塞纳河,
两场盛大的开幕式,不仅是体育赛事的起点,也是老将、小将梦想与激情的交汇点,
它是梦幻,也是欢声笑语的,
它是激情,也是无需多言的。
图源@世界乒联
任何人与广州的相遇,都不会是初见,而是重逢。
对巴黎来说,也是一样。
每一届运动会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辉煌,广州亚运会的辉煌,一如我们所见。
巴黎奥运会的辉煌,正在由无数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背后的工作人员共同创造。
让我们,一起期待。
编辑
/河洛
图片
/新华社、中新网、国际乒联、世界乒联、网络、小红书:COLA-MiN、从裕丰围出发、洒脱奇
统筹
/冷佳
●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